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
每一次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发生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那么,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互不影响、各自产生呢?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?
宗教改革配图
社会改革指的是: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阶段内,不同的阶级之间通过司法、政治、军事等各种手段来调整大规模的利益分配。如历史上发生朝代更替,使用暴力的军事手段,让利益的分配方式发生改变;如新民主主义革命,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,不再负责利益的分配。宗教改革则指的是发生于十六世纪的,推翻天主教会统治的基督教改革运动。宗教改革爆发是因为深刻的社会问题。当时欧洲的民族主义观念兴起,人们渴望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,资本主义也迫切地需要发展,再加上文艺复兴之后,自由、平等、人性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,人们迫切地想要打破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,最终爆发了宗教改革。宗教改革发生以后,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:在政治上,剥夺了教会在各个国家的各项特权,使得国王的权利得到加强,从而有利于民族的长久发展;在经济上,使得资本主义有了扎根的土壤,从教会那里得到的财产和土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;在文化上,发展了人文主义,各个国家也开始注重教育,兴办学校。
从上文中可以知道,宗教改革的爆发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,而宗教改革又促进了社会改革。因此,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相互影响,相互促进的关系。
德国宗教改革
宗教改革最开始发源于德国。之所以宗教改革始发于德国与德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有很大关系。德国经济发达但过于分散,导致政治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。德国的皇帝没有实际的权利统治各诸侯国,而且也一直受控于天主教的罗马教会统治。
宗教改革配图
罗马教会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源于德国,当时罗马教会计划设立一座教堂,所缺乏的资金,则是以“赎罪券”的名义在德国搜刮来的。这一举措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,识破教会阴谋的马丁·路德在德国卡斯尔教堂门口贴出《九十五条论纲》,反抗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这一恶行。这一举动,也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的开始。
在《九十五条论纲》中,他写道:“每一个基督教徒,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,就是不购买赎罪券,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罪。”以此阐述他“因信称义”的宗教观而非罗马教会的“因行称义”,群众用钱购买的,并非是赎罪券,而是罗马教会愚众的骗局和贪欲心。
德国宗教改革的浪潮愈发激烈,马丁·路德的理论在德国引起极大反响,有识之士纷纷站起来拥护支持马丁·路德的理论。并且,马丁·路德的学说也直接影响到了德意志农民运动,德意志农民纷纷起义破除封建。单一教会统治的宗教也在此慢慢出现瓦解,教会独裁的局面也在人们渐渐开化和进步的思想中遭到冲击。
宗教改革的背景
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,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,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,各自为政。在这种情况下,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,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。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,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。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。